“政策风向决定企业发展方向”,这一直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风向标。中国不少行业领先企业已经将新能源、绿色生产作为新的追逐热点,甚至成为行业内、行业间“内卷化”的驱动力。
在中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如何实现碳减排,作为全生命周期的其中一环,食品饮料企业该如何在低碳化的路径上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如何计算其碳足迹?
采购绿电缓解能耗难题
为了让人们吃上美味健康的食物,如今的食品生产过程也变得更加智能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在今年国内外能源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下,为更好地顺应绿色发展趋势,让“能耗双控”恢复正常水平,全国多地出台“双控”攻坚行动方案,对工商业企业启动限电措施。
这场蔓延全国的“限电令”,让很多食品企业的生产猝不及防地按下了“减速键”。此前,桃李面包发布公告称,受电力供应紧张的影响,公司9家子公司接到当地政府限电通知,此次限电对这些子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影响。盐津铺子在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公告中直言,前三季度净利润大跌,除了因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导致部分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外,还受9月中下旬公司部分产能因限电原因未能及时供货而影响了部分货品销售,从而对业绩有所影响。
在此背景下,绿电采购需求与日俱增。今年9月,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宣布,旗下位于江苏省的4家工厂全部签署绿色电力交易协议,成为自江苏省绿电交易平台启动以来,首批采用绿色电力进行生产运营的工厂,并将于2022年1月开始全部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
帝斯曼中国总裁周涛表示:“中国是帝斯曼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区域市场之一。中国工厂生产运营的绿色转型升级,对于帝斯曼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帝斯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帝斯曼可再生能源购电量将达到总购电量的75%。同时,帝斯曼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将与各界伙伴携手,不断提升本土化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能源利用效率,共同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雀巢提出,未来5年内将在187个国家的800多个工厂实现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对此,雀巢原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士德曾坦言,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路径图方案,即使是在绿电相对成熟的欧洲也仍在摸索中。在中国,一方面要持续推进节能降耗,例如青岛莱西工厂通过燃烧咖啡渣的锅炉进行再发电。另一方面是要主动购买绿电,据悉,雀巢已经同天津、青岛等地政府讨论购买绿电的相关事宜。
“我们认为,最治本的一个方案还是要通过政府大量改造提升电网。”罗士德预计,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政府在未来几年将会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届时中国电网中的大量电力将转化为绿电,这一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据了解,9月7日,中国绿电交易拉开帷幕,共17个省份259家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电量79.35亿千瓦时。国家发改委方面表示,通过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将有意愿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用户区分出来,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直接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绿色电力消费。
伊利启动碳中和项目针对产品线进行碳足迹核算
2021年,伊利正式启动“碳中和项目”,对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等各条产品线进行了碳足迹核算。其中,伊利金典有机奶就是伊利减碳工作的典型代表。2020年,金典使用了FSC包材49亿包,相当于推进了18.55万亩可持续森林的经营。
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金典在国内首次启用创新的植物基梦幻盖,其原料来自于可回收、可再生资源——甘蔗,有效降低了碳足迹。经核算,一瓶金典有机奶的碳足迹总量,仅相当于3个鸡蛋碳排放量。
据悉,伊利从2010年开始实施全面碳盘查,是中国首个实施自主碳盘查的乳制品企业。伊利以碳盘查为核心,建立了包含综合能耗、水耗、电耗、汽柴油耗用、蒸汽耗用、污水排放等能源环保数据核算体系,并从2010年开始,组建了内部碳管理团队,在2017年完成了牧场业务的碳盘查,在2020年获得43家供应商关于能源利用与碳排放信息的披露。这11年间,伊利累计减排了6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节约了107亿度电。
脉动使用100%的绿色能源
脉动邛崃及武汉工厂已经在2021年开始使用100%的绿色能源,所有脉动工厂都以较高成绩通过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据悉,明年2022年,脉动武汉工厂将会成为达能在大中华区的第一家碳中和工厂。按照计划,2025年,达能将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减少42%、100%可再生电力的使用等承诺。
在这样的碳减排路径中,脉动方面表示,产品的包装也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达能今年做了一个大的改动,即便面临着显著的成本增加,也把全线脉动产品的标签都改成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同时一如既往地支持新型的低碳材料研发。
除了解决产品包材的可回收性,达能也在探索着引导消费者一起解决好包材回收的问题,比如在城市投入塑料瓶智能回收机,鼓励消费者在喝完饮料后把瓶子扔进可回收垃圾桶,通过发放脉动优惠券的方式吸引大家参与,让更多消费者关注到原来空瓶是应该被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而且空瓶经过相对清洁的回收渠道,也能给后端的回收链降低清洁负担。
康师傅PET项目助力减碳
康师傅将PET饮品包材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师傅在充分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部分产品品项减少或优化了包装材料使用,在PET小容量瓶方面,以2021年预估销量计算,可减少PET粒子使用约1400吨。
此外,康师傅也将启动小包装与中包装的塑料使用减少方案,主要包含无糖茶等5个品项饮品瓶,预计每年可减少PET粒子使用超过2000吨。同时,去年开始在杭州、武汉、广州、合肥四家工厂推动rPET案,与致力于能源及材料相关解决方案知名企业合作,对产生的废PET进行循环利用,将废PET制作成康师傅员工工服,进而探索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节能减排方面,康师傅通过建设绿色工厂,大力实现节能减排。在食品安全领域, 康师傅食安中心每年对原料及最终产品质量指标检验超过350万次,检测食品安全监控指标逾1500项。实现供应商食安管理协议签署率100%和审核覆盖率100%。康师傅在生态保护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涵养泉水源地采取三级防护制度,在保障饮用水品质同时最大程度呵护当地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绿色循环。
依云推无标签100%可回收rPET瓶
达能依云矿泉水品牌今年3月在新加坡推出首款无标签、100%可回收PET (rPET)瓶子(不包括瓶盖)。这款400毫升的瓶子花了两年时间开发,上面有雕刻的标志和新的粉色瓶盖。这款包装标志着依云实现其所有塑料瓶100%回收塑料雄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百威英博推全球最轻长颈啤酒瓶
百威英博将标准长颈啤酒瓶的重量从180克减至150克,开发出世界上最轻的长颈啤酒瓶,据了解,啤酒瓶减重后,制造每个瓶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17%。
百威英博推“超低碳”铝罐
百威英博在英国试点生产500万瓶百威440毫升“超低碳”铝罐:这是百威英博在欧洲所能生产的最低的碳足迹。根据百威英博英国分公司百威啤酒集团(Budweiser Brewing Group)的数据,这些铝罐的碳足迹比普通铝罐低95%,使用的是一种新的惰性阳极铝技术,并利用可再生电力生产。
可口可乐推出100%植物基瓶
今年10月,可口可乐推出了其有史以来第一个100%由植物基塑料制成的瓶子,可口可乐称其生产技术已经准备好扩大规模。这款瓶子的原型瓶是该公司生产的植物环保瓶(PlantBottle)。在首次推出所谓的 PlantBottle 的十多年后,新推出的植物瓶由可回收的PET塑料组成,该塑料由30%的植物基材料制成。另外70%的材料则是由油基来源的对苯二甲酸(PTA)制成的,这也是其一直在努力解决的植物瓶的构成部分。PlantBottle 包装的外观、功能和回收利用与传统 PET 相似,但对地球及其资源的影响更小。
可口可乐在韩国推无标签PET瓶
今年11月,可口可乐将在韩国首次推出名为“Coca-Cola Contour Label Free”的无标签PET瓶。此举与韩国中央政府的要求一致,即通过消除塑料瓶上的标签来提高塑料瓶的可回收性。此前,可口可乐曾通过其苏打水品牌Seagram’s、瓶装水品牌PyeongchangSoo和Vio Soonsoo以及饮料品牌Toreta,在韩国推出过无标签包装。
三得利推出100%植物基PET瓶
三得利集团宣布已成功制造出了由100%植物材料制成的PET瓶,该PET瓶使用了两种原料:70%对苯二甲酸(PTA)和30%单乙二醇(MEG)。
该植物基瓶原型是三得利与美国可持续科技公司Anellotech进行了近十年的合作后研发出来的,结合了Anellotech的新技术、从木片中提取的植物对二甲苯(已转化为植物基PTA)和从糖蜜中提取的植物基MEG(三得利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日本的三得利Tennensui品牌中使用)生产的。PTA由非食品生物质生产,而MEG则来源于非食品级原料。三得利在该项目上投资了160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