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赛道热的超乎所有创业者的想象,几乎报得上名的资本都来了。这个赛道为什么那么热?
有人说是:新零售的发展,让消费者可以在线上线下双渠道购买产品,同时借助外卖发力,使得食品饮料这个赛道的空间又增大了很多;也有人说是因为消费升级,消费者在产品需求满足的基础外,会追求更多文化、精神上的消费,这也展示了马斯洛精神的发展需求。
那么,食品饮料赛道近期都发生了哪些融资事件?资本看好哪些细分领域?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半年零售额达1354亿元
近日,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北京中青华云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联合出品的《青年“新健康”饮品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国饮料行业零售额绝对量达1354亿元,同比增长29.2%,市场潜力巨大,新老品牌竞争趋白热化,满足消费者多元诉求的创新饮品层出不穷。如何俘获年轻人的味蕾和心,是众多品牌面临的难题。此报告以宏观视角与微观分析有机结合,给出了权威见解。
报告指出,青年群体饮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平日最常饮用的三大品类分别是碳酸饮料(61.44%)、蛋白饮料(如酸奶等乳制品,59.96%)、包装饮用水(58.17%)。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饮品时,超八成受访者在乎饮品摄入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所以,年轻人虽热衷碳酸饮料这类“快乐水”,但打心眼里认为碳酸饮料不健康,因此蛋白饮品(如酸奶等奶制品),便成了既受欢迎、又兼顾美味与健康的上乘选择。
受访群体中,选择无蔗糖与三分糖饮品的年轻人超半数,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越能克制对“无糖不欢”的追求。这种转变,有部分原因是源于年龄与健康焦虑成正比——随着年龄增长,消费者对健康诉求更为强烈,他们更加能意识到糖分高的饮品更有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作为更懂消费者需求的乳品品牌,北海牧场全线产品均不添加蔗糖,使用提取自自然的天然代糖(赤藓糖醇等)提升口感。区别于人工合成甜剂,天然代糖在进入人体后不参与人体血糖代谢,直接从体内排出,不产生热量,不造成龋齿,也不引起血糖变化,迎合了当下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追求。
融资事件超70起
据企查查数据研究院推出的《2021年五大“新餐饮”赛道投融资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以酒饮、茶饮、面食、咖啡、烘焙为五大切口,来分析新式餐饮是如何撬动百亿市场、以及它们背后的市场条件和潜在空间等。
1、低度酒令资本“上头”:2021年已有8个低度酒品牌获得融资
据CBNData《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在2020年酒水消费市场中,90后、95后是唯一消费占比提升的人群,而低度酒则成为"年轻人喝的第一口酒"。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前十月,已经有8个低度酒品牌获得了融资,其中贝瑞甜心、走岂清酿、寻感在今年已完成2轮融资,兰舟、大于等于九、BELONG、晓醉、十点一刻在今年已获1轮融资。
此外,小酒馆“微醺”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有酒、有故事的海伦司在今年9月被年轻人们捧上市了;RISSE锐肆小酒馆在9月完成了来自红杉种子基金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从地区分布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微醺”经济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大城市;从融资历程来看,大多数品牌处于早期融资阶段。
2、国潮养生风兴起:2021年新茶饮融资事件超14起
如何尽快找到下一个爆款“新物种”,一直是新式茶饮持续进阶的主题。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茶饮近些年搭乘国潮风,凭借美丽的视觉体验和新鲜的口感,一路高歌前行。
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十月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沪上阿姨等较为知名的奶茶品牌获得融资,其中奈雪的茶获得58.58亿港元的战略投资,并于6月30日赴港上市;喜茶完成5亿美元的D轮融资;蜜雪冰城获得20亿元的战略投资,投资者有高瓴资本、美团龙珠等;沪上阿姨获得了一笔近亿元的A+轮融资,资本市场对知名品牌仍然信心十足。
企查查数据分析师认为,随着茶饮市场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新锐品牌只有在细分赛道中突出重围,才能找到市场裂缝。国风传统养生药茶饮品“荷田水铺”拿到两轮战略融资;健康精品茶饮的“未来茶浪”、健康新中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以及以药食同源为灵感的“椿风”等均获得融资,这些新品牌的共同点是主打养生。
此外,和気桃桃是一家桃味茶饮品牌,从更细分的“桃味茶”品类切入;小满茶田是国内车厘子主题茶饮的开创者,从更细分的“车厘子果茶”品类切入;胶囊茶语主打复合口感、花园茶汤,从更细分的年轻女性用户切入;在新品、品类、转型的多层纬度不断创新,奶茶们依然有继续内卷的热情。
3、地域特色品牌备受追捧:2021年面食米粉融资事件超12起
此前面馆因口味较为单一,常被定为快餐店。但近几年面馆行业转而向中高端发展,古老的面条生意获得了新消费投资人的青睐,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五爷拌面、和府捞面、遇见小面、瓷面江湖等诸多品牌已获得融资。
其中,和府捞面已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定位中式面食;主打川渝风味、极具地域特色的“遇见小面”完成超1亿元的战略融资;此外“五爷拌面”和主打牛肉刀削面的“劲面堂”也在今年获得融资。
兰州牛肉面品牌——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也已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一改人们对传统兰州拉面的刻板印象,门店装修、就餐体检、营销方式均已全面升级,添加国潮元素的简约时尚风格,贴合年轻群体喜好,注重创新与变革。此外,米粉品牌“阳际山野”和“霸蛮”也得到资本青睐,阳际山野是一个还原江西本地米粉口味的速食品牌,依靠直播电商将正宗的家乡风味打入市场,而霸蛮主营湖南常德牛肉米粉。
企查查数据分析师发现,涌入面食赛道的投资者中,不乏腾讯、碧桂园、红杉资本、IDG这些实力雄厚的投资者。中式面食属于中餐中可标准化的极少数品类,极具规模化优势,但目前市场还未有面食餐饮巨头诞生,资本如此看好也许是带着一分赌注心理。
4、国产精品咖啡来势汹汹:上海、北京是品牌孵化沃土
2021年,资本市场加速了对咖啡市场的投资步伐,赛道一片火热。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十月国内咖啡行业相关融资披露总额接近60亿元,部分热门品牌甚至在上半年就拿到2轮或3轮融资,如SEngine鹰集咖啡、Manner、M Stand等。此外,三顿半、永璞、代数学家algebraist、Nowwa挪瓦咖啡等新品牌都在资本的进一步助推下迅速崛起。一些老品牌在冲刺连锁百店,挺进购物中心发展,突破白领圈层走向大众化。
今年国产精品咖啡品牌来势汹汹。7月,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宣布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新茶饮品牌喜茶作为战略投资方入股;新锐咖啡连锁品牌M Stand正式宣布完成超5亿元的B轮融资;此外,便捷式咖啡品牌三顿半、时萃SECRE、永璞、隅田川等均拿到亿元级规模融资。
在城市分布上,精英聚集的上海、北京依然是精品咖啡的沃土。新一代精品咖啡如illy coffee、Manner、永璞、SEngine鹰集、M Stand等品牌总部均在上海。此外,杭州、苏州、长沙新一线的精品咖啡品牌们也逐步成长起来。由此看来,尚未发掘的三四线城市市场还不够成熟,资本沸腾的咖啡赛道上,庞大的蓝海机会仍待挖掘,但如何跑好下沉市场,日益成为摆在众多咖啡品牌面前的难题。
5、新中式国潮烘焙品牌昂首阔步:2021年烘焙赛道融资事件超15起
如今,能让消费者排起长队的不仅有奶茶,还有口味各异的新中式烘焙品牌,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十月烘焙赛道的融资事件15起,涌入该赛道的,不乏IDG资本、红杉中国、纪源资本、美团龙珠等知名VC/PE。
资本作揖,品牌昂首。其中“墨茉点心局”在成立短短一年开出20家门店,已经完成B轮融资。另一新锐“虎头局”在仅有4家门店时,就获得了红杉资本中国及挑战者资本等机构投资。新中式烘焙品牌已经成为资本的“新宠”。
新烘焙品牌乘着国潮风,走进国人视野。以迅速崛起的“墨茉点心局”为例,以狮子头为logo,装饰复古又潮流的红蓝霓虹灯,彰显国潮风范。虎头局则采用银灰色金属系朋克风格,将国潮经典色的橙、银、灰作为门店主色,同时把“新鲜糕点,当日现烤”写进logo中,直言“融入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与口味”。从某种程度上,烘焙品牌似乎得“国潮”者得年轻人,“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结语
“新餐饮”品牌带着一股“将行业重新做了一遍”的狠劲,致力于从单一的餐饮模式向餐饮+空间+零售“三条腿”走路的模式转变。
在酒类赛道上,海伦司、梅见等果酒类品牌被频繁热议,大家开始关注让年轻人微醺的低度酒;茶饮赛道上,喜茶、奈雪、蜜雪冰城不断上市或者开出万店、推出新品,资本眼中的新茶饮赛道依旧甜蜜蜜 ;在咖啡风口中,最早是瑞幸“闪现”、此后Seesaw、Manner、M Stand国产精品咖啡相继崛起,“中国的星巴克”必须有;拉面米粉等面食则是本土特色,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五爷拌面等品牌的小面赛道被资本热捧,行业集体寻找下一个面食领域的麦当劳或肯德基;烘焙赛道上,像墨茉点心局和虎头局等新锐品牌,以网红店的形式迅速崛起,获得消费者与资本青睐,而后逐步注入文化内涵大展身手;此外炸串、卤味等小吃模式在资本眼中也非常好,夸父、喜姐、盛香亭、京派鲜卤、菊花开等品牌相继融资......
“新式餐饮”正逐渐成为主流,而国风、国潮的兴盛,恰好契合了年轻人的精神追求。但万物过犹不及,“适合”与“理性”这两个词,才是最重要的准绳。国潮虽然是当下的市场趋势,但不代表所有站上风口的人都能起飞。浮于表面的“伪国潮”并不能就其于水火,盲目跟流不一定能带来回报。
任何赛道都没有常青树,新消费一个接着一个,我们谁也不知道谁是最后一个,永远会有一批更年轻的人存在,消费市场也会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唯有持续探索新的事物、注入新鲜的文化和精神,在经营上做出改变,持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才能基业长青,不被抛弃。